沒有人能教歌,除了去研讀
為靈魂的宏偉而豎的石碑;
所以我一直在海上航行,
來到這拜占庭的聖城。
-葉慈,『航向拜占庭』
(余光中譯)
這首詩最近又紅了起來,主要是因為科恩兄弟得到坎城和奧斯卡的電影:『險路勿近』,英文原名"No Country for Old Men", 就是引用『航向拜占庭』的第一句:“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en.” - 那不是老人的國度。
名字取得真好,電影中的美國不是老人的國度,無法想像的極端暴力滲透每一格影像,隨時都可能發生;遇到無法阻擋的極端暴力,只有死路一條;已經不是他們父輩那種警察出去巡邏不用帶槍的小鎮時代了;布希時代的美國也不是老人的國度,面對恐怖份子的暴力,更可怕的是強權的暴力,各種以國家之名的暴力無所不在,滲透整個社會;遇到美國國家暴力,沒人可以阻擋。
"老人不過是個廢物",詩中這樣寫,是一種人世的寫照;所以,葉慈想要航向拜占庭。
* * *
拜占庭最宏偉的遺跡,在伊斯坦堡。
兩個帝國在這裡毀滅。拜占庭帝國,鄂圖曼土耳其帝國。但是聖蘇菲亞留了下來。
"蘇菲亞就是那個粉紅色的大清真寺嗎?"有個背包客在伊斯坦堡問我說,伊斯坦堡每一個地方幾乎都可以瞥見聖蘇菲亞巨大的圓頂。聖蘇菲亞是我在伊斯坦堡最喜歡的建築。我喜歡她並不在於她的壯麗,而是在她適合人的尺寸。
走進聖蘇菲亞的宏偉大門,並不會讓人覺得渺小,而是讓人覺得在這個建築中,每個人有一個適當的位置;和宏偉華麗的教堂相比,人有種和諧甚至平等的關係,應該也就是葉慈在詩中所寫的"Monuments of its own magnificence." - "自己宏偉的紀念碑",這可以是講聖蘇菲亞,也是講每個人自己吧。
聖蘇菲亞的意思是"神聖的智慧";這個宏偉雅致的大教堂,是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在537年蓋的,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教堂,有世界最大的圓頂,也是基督教當時最重要的教堂,其中最著名的藝術作品,是黃金馬賽克壁畫。
鄂圖曼土耳其在1453年攻佔了伊斯坦堡,拜占庭帝國滅亡,聖蘇菲亞大教堂被土耳其帝國改造成阿亞蘇菲亞清真寺,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伊斯坦堡最大的清真寺,伊斯坦堡很多清真寺,都以聖蘇菲亞為超越的目標。
阿亞蘇菲亞清真寺的馬賽克壁畫,全部都被土耳其帝國用拙劣的白漆給遮蓋起來。
一次世界大戰,土耳其帝國戰敗,土耳其共和國成立,蘇丹逃亡;1932年,共和國的國父凱末爾將這個清真寺轉變成聖蘇菲亞博物館。
如今,聖蘇菲亞融合了拜占庭和土耳其的風格,裡面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存。
而拜占庭的黃金馬賽克,又在五百年後重見天日。
哦,諸聖立在上帝的火中,
如立在有黃金馬賽克的牆上,
來吧,從聖火中,盤旋轉動,
且教我的靈魂如何歌唱.
-葉慈,『航向拜占庭』
今天走到聖蘇菲亞博物館二樓,就可以看到這些黃金馬賽克的真跡,儘管很多已毀損大半,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穿梭在拜占庭廳堂之間,和一千年前的馬賽克面對面接觸。
聖蘇菲亞的黃金馬賽克壁畫的奧妙或許在於其親切性,耶穌和聖母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神祇,而像是我們日常生活可遇到的凡人;以一種葉慈提到的"永恆技藝",黃金馬賽克宛如鏡子般,金光閃閃照耀的是人的自身,像在向我們訴說著一千年來到現在的神祕智慧- 帝國毀滅的故事,人的故事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